深度融合下的新媒体业态(一) 方才,谭天论道公家号用户数冲破4万!为答谢用户伴侣们的支持和介入,我把最近的一场演讲整理呈现奉献给大家。一、媒体融合的昨与今 这是疫情期间我给深圳伴侣做的第二场讲座了。首先让我们回首一下媒体融合的成长,我常常去深圳讲学或者开会,有一次一位深圳伴侣跟我讲这么一个故事:或许在20年前,在被誉为深圳手刺的深南大道上有三家媒体,一个是深圳报业集团,另有一个就是深圳广电集团,那时另有一个不知名的民营科技公司叫。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,如今不消30年了。
20年前的老大是深圳报业,其时一个版的告白是全国最贵的,并且还要列队才能登。或许在10年前,我来到深圳报业大厦给我们在深圳办的研究生授课。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栋大楼的时候,我在想10年后这楼里会干什么呢?其时我到深圳授课时就住在这楼后面的一条路——新闻路。我干了半辈子新闻,我第一次知道有一条路叫新闻路,可见新闻在报业人心目中的重腹地位。
那么很快时间又过了10年,最近我看到一条动静,说新京报在全社1100多名员工里只留11小我私家专职办报纸。大家可以检察一下新京报旗下此刻有几多个新媒体?其实许多的纸媒都不能称之为报纸了,更精确应该说是新型媒体了。展开全文 我们扼要地回首一下中国媒体融合的成长:首先是众媒时代,接着是泛媒时代,然后就是正在到来的智媒时代。
这傍边第一个阶段是“+互联网”,就是你是你的,我是我的,传统媒体只是把内容简朴的搬到网上。第二个阶段就是“互联网+”,就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此时“两微一端”成为传统媒体的标配。第三个阶段就是深度融合,你是我的,我也是你的,已经分不出相互了,就是说新媒体能干的,我们也能干。
固然干的水平可能不太一样,可是根基谁都可以做。这也是一个从头界说的时代,是一个颠覆与重构的时代。在几年前,我们新闻学界有一位大佬,复旦大学的李良荣传授,提出一个概念,说此刻的传媒业已经形成“小新闻,大流传”的新格式,我再加上一个“新业态”。
我的微信群有媒体人也有学界的,有一次我们接头此刻的传媒业做的一些新业务,一个电视台伴侣认为这样做不像电视台,不像媒体干的活。我说, 大概越不像媒体越有出路。
到底什么是媒体?传统媒体是一种关闭式的中心化的前言组织,它的组织形态是辐射式的,是从中心向附近辐射。反观新兴媒体,它是开放式的前言组织,它的组织形态是成立漫衍式网络布局基础(去中心化)上的再中心化的前言平台。我的第一个研究生有一句话说得好,他认为我们传统媒体不该把新媒体视为竞争敌手,而不是下一个阶段的本身。诚然,传统媒体变身为新兴媒体是不行能的,你要想转型为、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是不行能的。
可是传统媒体转型为新型媒体是有可能的,在这个历程中需要解决两个大的问题,第一个是看法和思维,第二个是体制和机制。这对大大都传统媒体和媒体人都是不容易,尤其是对一些思想僵化、组织固化,或者一些掉队地域的媒体来说险些是不行能的。可是不管怎么说,厘革已经一步步走过来。本年我们会发明一些很有意思的工作,在这次疫情中一些新的业态在迅速成长,好比说直播电商,中央电视台的朱广权和李佳琦合体(小朱配琦),结合起来为湖北拼单。
人民日报也邀请了淘宝一姐薇娅来直播带货。这就吻合了我之前提出的一个概念,就是越不像媒体或者说越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越有出路,这是一个大的变化。我跟许多媒体人授课或者交流的时候,他们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说,谭传授,你走的处所多,见多识广,能告诉我们这个行业有什么乐成的经验和案例吗?我心里老是在想,你们为什么不问一下其他行业乐成的经验和案例?尤其是碾压传统媒体行业的互联网行业,这种关闭的行业思维其实在各行各业都有,可是在传统媒体里出格严重。我并不是说不要进修和鉴戒本行业乐成经验,这是必需的,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敷的。
俗话说,他山之石可以攻玉,就是这个原理。这些年我存眷和研究互联网比力多,反过来再看传统媒体,感受他们的运营很low,欠好意思,可能会得罪列位传统媒体人。我以前也是做传统媒体的,此刻追念过来,感受思路不活,措施不多,恐怕是跟咱们这个行业相对关闭所形成的思维习惯有关系。
此刻风行跨界,所以说 只看本行业乐成经验是难有大前程的。我们能不能不看别人,本身创新做出一些引领行业的事?我请诸位思考一下。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,第二点就是说媒体融合固然是要跟互联网融合,那么我们真的是相识互联网吗? 二、新一代互联网 我们简朴回首一下互联网成长:1969年互联网降生在美国,1994年中国插手国际互联网。互联网的成长或许也履历了三个阶段或者说三种形态: web1.0,纯真通过网络欣赏网页的模式,它以数据为焦点,通过超链接实现常识出产、信息流传和资源共享的创新。
关键词是流派网站。web2.0,注重用户的交互行为,用户或者网站内容的欣赏者,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,关键词是UGC,即用户内容出产。web3.0此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说,可是大家认为互联网自己已经转化为一个泛型的数据库,并出现平台化、社交化、智能化等趋势,关键词是大数据、云计较、人工智能,物联网等。首先互联网成长是在于硬件的成长,从大型主机、微型计较机、小我私家电脑、桌面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的成长。
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节点,就是乔布斯研发出来的智能手机,许多人说他是个科技英雄,其实这内里没有一项新技能是他发现的,他只是把这些新技能很巧妙地整合在一个小盒子里边,就是我们今天大家都使用的智能手机,所以说乔布斯其实是一个优秀的产物司理,这就是硬件的成长。我们再来看软件,首先我们看一下互联网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络布局?互联网是一种漫衍型的网络布局,这种布局使得互联网成为一种去中心化、分权的这么一种新前言。
这种布局不仅使网络具有很高的宁静性和靠得住性,同时也培养了信息流传的多样化和节制的庞大化。在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城市有一台 PC机或者是智能手机,而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形成中心。
在互联网上处处是中心,无处是边沿。那么这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环境呢? 任何节点上的人,或者说任何一个用手机或者电脑上网的人都是互联网的用户。那么用户跟受众有什么纷歧样呢?受众是信息的吸收者和内容的消费者,用户首有受众的身份,但同时它另有另外一个身份,它还是信息的流传者和内容的出产者,即UGC(用户内容生成)。
任何一个在火警现场的人都可以把它拍下来并上传,他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在现场举行报道的一个记者和编辑。所以一般我们就说用户而不说受众了,这是一个底子性的变化。
此刻我们说的下一代或者说新一代互联网,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说,大抵会包括这么一些工具,包括传统的互联网,另有此刻的移动互联网、云计较、大数据,以及物联网等许多新的技能、新的设备和新的办事。那么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呢?有两个大的变化,一个是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的变化。早些年我家的电视机坏了,我也懒得换,我就成了零电视家庭。有人以为不行能,谭传授您是研究电视的专家怎么可能是零电视家庭?我说怎么不行能?我还是CCTV的节目评价专家,他们每个季度给我一个账号,我在网上就可以评审中央电视台的节目。
我有不少学生和伴侣在电视台,他们时常跟我讲,谭老师最近我们的节目改版,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意见?我第一句话就问在网上能看到吗?假如看不到我就不看了。因为在互联网时代,什么时候看?在什么处所看?用什么方式看?由我(用户)来决定。有一次我坐飞机,身边一个哥们拿着手机看电视剧,看得哈哈大笑,就仿佛在他家客堂一样。
以前的上班前听广播,上班之后到办公室看报纸,下班回抵家里看电视机。此刻我们获取信息已经不是限定在某个时段某个空间了。
那么第二个变化就是社交方式的改变,这个影响更大。此刻人们把新媒体也叫做社交媒体,新媒体除了前言属性之外,另有很强的社交属性。后面我们再讲。
(未完待续)返回,检察更多。
本文来源:亚搏手机版-www.wanxiasong.com
Copyright © 2001-2022 www.wanxiasong.com. 亚搏手机版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75984532号-5